综合动态
【办实事】以“五微”工作法为抓手,党委共建推动“三为”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商学院党委“三为”实践活动案例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商学院党委于2016年11月成立,现有13个党支部,其中教工党支部4个,学生党支部9个;有党员281人,其中教师党员76,学生党员205人。学院党委成立以来,组织建设坚实有力,非行政3个教工支部书记均实现“双带头人”,7个党支部获评为校级以上先进基层党支部,获评为学校五星级基层党组织。特别是2020年以来,学院党委创新党建模式,校地合作推动党委共建共享共赢,并提出“五微”工作法,结合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推动“三为”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探索出了一条高校二级学院党委开展三为”实践活动新思路、新路径。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学院教工党支部主要围绕学科专业特色打造基层党建亮点,学生党支部主要依托“党建+公益”,通过公益认证、党员志愿服务、党员亮显工程等实现学生党员教育的落细落实。为拓展多元化党建阵地,开展系列化党建项目培育,2020年10月,学院党委与与东钱湖党委签订了党委合作共建协议,打造党建共同体;13个党支部与东钱湖镇11个社区+13个党支部进行一一结对,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书。2021年,学院制定党史学习教育方案,明确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实现“党建+业务”同频共振;以党建共同体为载体,努力实现校内学和校外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党情与校情相结合,不断凝练党史学习教育经验特色,推动“三为”实践活动走近师生、走出校门、走向群众。

二、特色做法

为深入推进“三为”实践活动,2021年学院党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以党委共同体为载体,以村社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推行“五微”工作法,通过把党史学习教育和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分解成若干“微任务”,将师生党史学习教育具体化、多元化,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校园平台延伸到社会平台,让学院更多青年大学生和教师在地方基层党组织的引导下参与社会治理和服务。

一是上好“微党课”拓宽基层党建红色阵地

实施百名党员讲百门微党课行动,组建13支党史学习教育讲师团,推动党史教育学习宣讲团成员深入结对社区和村支部开展微党课宣讲;同时,邀请隐学社区袁定康同志、钱湖丽园社区张佳鹤同志等老党员讲党史专题党课。学院党支部还与结对社区+村党支部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从不同角度交流党史学习心得、党建工作经验,大大拓宽了基层党建红色阵地。

二是做实“微服务”践行党员责任担当意识

“三为”实践活动重在为群众办实事。围绕社区和村治理中的热点问题,开展社区+村公益志愿服务,如物流电商教工党支部等开展“栽植百棵童心树,构筑百年党庆图”为主题的社区微景观打造活动、学生物流专业党支部到结对社区调研垃圾分类情况,协助社区做好垃圾分类规划等。同时组织教师开展东钱湖旅游的资政咨询项目,为群众增收创造条件。

三是树立“微典型激发党员社会正能量

结合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组织开展百名党员优秀事迹寻访,对校友党员、创业党员、教师党员、升学党员、学生干部的优秀事迹通过目前大众喜闻乐见的微视频、VLOG等形式,寻找党员个人或团队在敬业奉献、职业素养、道德修养等方面的闪光点,树立“微典型”。同时,对共建社区村落的红色文化、家风文化、非遗文化等开展专题调研,挖掘文化内涵,并进行专题宣传。

四是打造“微课堂”探索专业知识新结合点

将结对社区的治理难题与所在学科专业结合起来,开展多形式的“微课程”。学院选拔优秀党员和学生干部,赴社区和村支部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挂职锻炼;结合管理学科专业特长,发现新治理点,共同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

五是点亮“微心愿”,提升师生工作学习幸福感

开展“点亮微心愿”党员务活动,学生党员挂牌、教师党员亮显,年度内要求每位党员至少认领或参与实现1个微心愿。截止目前,已征集“微心愿”88个,其中认领78个,2021圆梦阿克苏“微心愿”10个。目前,学院党委正推动“微心愿”落实落地,真正提升师生工作学习的幸福感。

三、实践成效

学院党委以党委共同体为载体,推行“五微”工作法,不仅拓展了党建阵地,提升了党建向心力和战斗力;也创新了党史学习教育方式方法,推动“三为”实践活动成效日益明显。目前,学院党委累计已有240余名党员以志愿服务、讲党课、挂职锻炼、调研走访等形式深入到社区、村开展活动,解决了基层社会治理或社区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50余次,得到了师生群众的广泛好评。

四、启示与思考

“五微”工作法是“三为”实践活动落实落细的重要抓手,党建共同体是“三为”实践活动走深走实的重要载体。提升“三为”实践活动成效需要进一步丰富 “五微”工作法内涵,关键在于党建共同体边界如何扩展。我们认为,拓展党建共同体边界关键要抓手“五个共同”,即打造党建政校共同,助力双向党建育人;打造党建校社共同,激发党建“新活力”;打造党建责任共同,筑牢制度“防火墙”;打造党建学习共同,构筑精神“新高地”;打造党建事业共同,画好发展“同心圆”,在此基础上, “五微”工作法的探索之路会越来越宽,“三为”实践活动的成效也会持续提升。

 

上一篇:【办实事】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五水共治”技术服务团队助力宁波生态文明建设

下一篇:【办实事】第一批26个微课上线为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导航,浙大宁理搭建“新驿站”育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