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响应党史学习教育
号召,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贯彻“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党员同志为民服务意识,提升为民服务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常态化法律咨询服务机制,为全校师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传媒与法学院于2021年6月正式成立法律咨询室。
法律咨询室是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由法学教工党支部牵头成立。一直以来法学教工党支部秉承“实干法学”理念,以扎实的法学专业功底为校园、社区、企业提供各项法律服务,开创了“红领律师站”、公益普法等较有影响力的品牌,多次获得各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是我校首批“样板支部”创建培育单位、宁波市首批“样板支部”创建培育单位。自创建以来,发扬长处、完善不足,持续有力推进样板支部建设,充分发挥支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凝练支部工作特色,为学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法学教工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法学专业非党员教师、民主党派教师纷纷加入法律咨询队伍,踊跃为全校师生解疑答惑,老师和学生热情得称他们为“师生权益守护者”。
二、特色做法
传媒与法学院法学专业教师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特长,在抓好抓实日常服务工作的基础上,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免费法律咨询服务。法律咨询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线下设立周三法律咨询接待日,定时定点为全校师生提供面对面的法律服务;线上发布咨询电话、工作QQ号,拟开发法律咨询小程序提高需求匹配度、咨询效率,多渠道、多元化提供法律咨询,帮助广大师生学会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他们是校园里的“红领律师”,从培训纠纷、交通事故、网络暴力、购房纠纷到知识产权、正当防卫、继承赡养、民间借贷,从教师、学生到后勤职工,都是他们的提供法律咨询的范围和对象;他们是师生部分“急难愁盼”的解忧者,问题解决延续到了校园外,帮忙帮到底成了他们最朴实的信念;他们是秘密的守护者,遵守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是师生信任的朋友。
三、实践成效
传媒与法学院法律咨询室坚持“正义、专业、高效、便捷”的目标,从2021年6月成立法律咨询室后,坚持为全院师生员工提供免费、高效、专业、优质的法律咨询服务,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15名法学专业教师共接待教职工和学生20余人次,实际咨询时长达40余小时,远远超出每周一次一小时值班咨询时长,真真切切帮助了广大师生员工解决法律困惑、防范法律风险。
针对师生员工关心关切的各类法律问题和法律纠纷,法律咨询室凝聚外部资源,协调法院、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的专家切实解决群众在交通事故、人事纠纷、家庭纠纷、刑事案件等各个方面遇到的法律问题,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营造和谐幸福校园贡献力量。
为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律需求,学院法律咨询室注重法律咨询业务水平优化升级,不断提高法律服务办事效率。针对师生遇到的难以解决的、紧急的法律咨询,法律咨询室提供“绿色通道”专家团法律咨询,及时解答师生咨询的法律问题,为师生提供更周到全面、更细致高效的法律服务。
四、启示与思考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就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为民排忧解难中自觉践行初心使命。传媒与法学院党员干部带头,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急群众所急,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师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师生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法律咨询室是校园师生实实在在需要的平台,是学院摸清师生需求,结合实际能力,克服现实困难打造的为民服务平台,他的成立时间不久,需要坚持下去和进一步改进,下一步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资源统合、智慧赋能、大数据支撑等手段完善法律咨询室的建设,将法律咨询工作扎扎实实地推进下去,成为校园的“金名片”。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彰显百年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是新征程上每一个共产党人肩负的使命担当,通过法律咨询室的建设,提醒广大师生党员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树立宗旨意识,要做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好事实事,做群众真心点赞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