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
坚定文化自信,做自信自强的中国人

生物与化学院党委书记 楼文军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就“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理论高度进行了系统阐述。总书记指出,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这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是对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对未来理论发展的正确引领,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新的觉悟、新的认识高度,也体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一、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清代学者龚自珍讲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即要一个民族灭亡,首要方法是让它的史观消亡——践踏民族历史,解构民族文化,涤荡民族自信,破坏民族认同。足见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他再一次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因此,我们要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不断提升文化自信新高度。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和“魂”。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比较一下古今中外神话传说,我们会发现外国人强调“神的授予”,而中国人强调“人定胜天”,比如没有文字,外国人是神给的,而中国人则是仓颉观察世间万物创造出来的;没有火,外国人是普罗米修斯从神那里偷来的,而中国人是燧人氏观察鸟啄木发明了钻木取火;没有粮食和药物,外国人是神给的,而中国人是神农冒着生命危险尝试出来的;洪水来了,外国人是灭世,而中国人是自己治水。还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无不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斧头劈开的天地之间,到处都是不愿做奴隶的人”,这才是源自中国人民骨髓中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虽然中华传统文化中存在一些糟粕,但我们不能以此来否定否认中华传统文化。很多时候,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是片面的、错误的。比如“学而优则仕”,很多人据此认为古人读书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北宋大学者张载却说读书的目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短短二十二个字,表达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心中最高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操守。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看到这二十二个字后也感叹,“虽不至,心向往之!”这是极高的褒奖了。

我们要正确认识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根。一个中国人,如果不把自己祖国的山川、河流、人文、历史娴熟于心,那么他是无法热爱自己祖国的。而山川、河流、人文、历史,本质上不就是文化吗?!

三、坚定文化自信,做自信自强的中国人。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强大支撑。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

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四方面:一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教育自己,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是要用中国精神鼓舞斗志,就是要继承弘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四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时代风尚,就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要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一篇:学习二十大•书记抓党建丨铸魂强基,立德树人

下一篇:宁波日报: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